山水正脉,大愿悲秋 (连载二)

作者:王悲秋个人官方网站     时间:2018-08-15
 

        悲秋是谁

        刚刚进入十一月,南京还是秋高气爽,微风拂面,天气不冷不热非常舒适,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南京博物院。门前有几个人正在说着什么,博物院大门紧闭。下了车,我们走到一位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子跟前问道:“师傅,博物馆怎么关门啦?”男子操着一口南京腔说道:“周一休息!”我失望的说:“走吧,明天再来吧。”一拨车把刚要走,中年男子突然指着悲秋手里的一卷画说:“你拿的是画吗?”悲秋心里暗喜,脸上却显得无所谓地说道:“是啊!”“能给我看看吗?”中年男子好奇的说。“行呀,给您看看吧!”我推推悲秋说,接过悲秋手里的画,小心翼翼的打开。中年人盯着画眼睛一亮问到:“这是谁的画?不错呀!”“落款是悲秋。”“悲秋是谁?”“不知道,我家存下来的。”悲秋应道。(在这我要交代一下,悲秋20岁左右开始卖画,对于画家这个职业,人们的观念是越老越值钱,毕竟没有几十年的功力画不出意境,他太年轻了,如果说是自己画的,买画人肯定会把画价压得很低,甚至不要,悲秋没少因此吃亏。曾经有家画店,花了一百元买他的画,当着他的面卖给一个外宾,一千元,还是美金!悲秋嫌老板给的钱少跟他理论,却被告之你这么年青,又没名气,给你一百已经够多了,我们收美院院长的鹰,斗方也就5块钱一张,八十年代的画价确实低得可怜,弄得他无言以对,这样的遭遇在当时卖画,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。吸取了以往的教训,所以他才把自己的画,说成是家里存下来的。)“这画卖吗?”“卖,你要吗?”悲秋兴奋地说。“我买不起,但是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人,他专门收名人字画,是个大买家!要不我现在带你们过去?”“左右无事咱去看看呗?”悲秋跟我挤挤眼说道,“嗯!”我点点头,骑上车跟着中年人走起……

 



王悲秋山水画作《春云晓霭》
 

 

      悲秋没有名

      天渐渐黑了下来, 我二人骑车跟着中年人穿街走巷,悲秋边骑车边与中年人聊着天,得知中年人姓朱,是某灯泡厂的工人,喜欢字画,既买也卖。不多时,来到一处青砖围墙的大门前,停好车,老朱上前拍门,“谁呀?”里面一声音低沉的男人问道,“是我,老朱!有几幅画拿来给你看看!”不多时,随着一阵脚步声,大门被打开,一位50多岁戴着眼镜,又高又瘦老板模样的男人站在我们面前,上下打量着我和悲秋,面无表情的说了句:“进来吧!”院子不大,细长似走廊,房间也是细长,有些低矮,灯光昏暗,看起来有点像临时搭建的简易房。房间里零零散散地摆放着脏兮兮的瓶瓶罐罐和一卷卷发黄的旧画,一看就是刚刚收来,还没来得及整理。老朱介绍道:“这位是白总,他是搞古玩的,也收字画。”说完转身指着我俩道:“他们小两口是天津的,带来几张画,我看不错,你掌掌眼!”打过招呼后,白总客气的递上两杯茶,指指沙发,让我二人座下。老朱用手擦了擦桌子,慢慢展开画幅。白总附下,身仔细端详着每一幅画,反反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,我和悲秋忐忑不安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。感觉过了许久,白总慢慢地把画卷好,直起身子,看着我们表情严肃问道:“画这画的悲秋,你们认识吗?哪里人?多大岁数了?”悲秋喝了口水说:“悲秋我不认识,这画是我家老爷子买的,家里有很多,从小我就看过,这画画得怎么样?我不懂画。”白扶了扶眼镜很自信地告诉我们:“这个悲秋没有名,我玩儿字画几十年了,但凡有一点名气的画家,无论南方还是北方,只要让我一看就知道真伪,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悲秋。”他摇摇头自言自语的说“不应该呀!这个画家传统功力深厚,画风娟秀,应该是南方人。”悲秋暗自窃喜,趁机说到:“你看这画值多少钱?我背着老爷子悄悄拿出来准备卖了跟老婆旅游去!”白犹豫不定的看着我俩说:“这个画家没名,你想要多少钱?”悲秋马上说道:“我家老爷子跟我说过,这个画家虽然没名气,可画是一流的,千万不要轻易卖,说不定再过几年知道的人多了,名气大了,画价会很高呢!当初我老爷子也是花了很多钱买回来的,要不是想让老婆跟我好好玩玩,还真舍不得拿出来呢!”说完,悲秋伸出手指比了个二说:“一张!”“两千?”白试探着问,我俩一惊,我知道悲秋说的是二百一张,没成想他理解错了,悲秋赶紧点点头。“行呀!看在你们小俩口第一次来南京,又不懂画的份上,我成全你们吧!”说完起身走到写字台前拉开抽屉取出一沓沓厚厚的钞票,悲秋喜不自禁地捏捏我的手。“六张画,这是一万二,你们数数吧!”我俩急忙站起身,压抑着激动的心情说道:“不用数,错不了的,谢谢白总啦!您忙,我们就不打扰了,告辞!”说完起身离开白总家。在大门外等了片刻,老朱出来高兴的说:“怎么样满意吧?我就知道白总准要!只要是我推荐的。”他得意地说着“你们真幸运,他刚在香港拍出一张画,赚了百十来万,不然也不会这么爽气。”“是啊,我们人生地不熟的,多亏认识你了,缘分呀!”说完我从包里点了一千二百元钱递到老朱面前说:“谢谢朱大哥啦,这点心意请收下!”老朱也不推辞,接过钱问道:“你们住哪里?我送你回去吧!”“不用了,我们能找到路,留个电话吧,下次再来南京去看你。”互相留了联系方式,就此告别。